小學低段: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
養(yǎng)育孩子,有數(shù)不完的問題,孩子不聽話、不學習、愛哭鬧……怎么辦?我們急著想找到治療孩子“癥”的藥,卻沒想過會不會我們才是那病根。吵鬧哭泣,不懂規(guī)矩,本來是孩子的天性,下不得急藥,做父母的修煉自我,把品行修養(yǎng)揉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,潤物細無聲地滋養(yǎng)孩子的心性,或許才是最有效的良藥。
有很多的父母,非常焦急地說自己的孩子有問題。成長路上,哪個孩子會沒有問題呢?不要這么著急,先看看自己。父母這個角色對很多人來說,太過困難,難以勝任,但是又無法掙脫。有人看得太淡,覺得做父母無非是喂飽孩子,掙足錢給他,養(yǎng)其成人。于是覺得孩子給誰帶都可以,比如1歲多就放托兒所,或者全部托付給保姆、老人。也有人看得過重,以致于吃穿住行都一板一眼,生怕出錯。孩子被控制得像個實驗品,而自己也累趴了。孩子教育的本質(zhì),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,很多問題的根本是父母本身。如果你覺得孩子有問題,先看看自己。往往答案就在那里。
很多的孩子進入學校之后,問題不斷,一味怪老師和控訴教育都是無益的。因為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,孩子從家庭這所人生的第一所學校“畢業(yè)”后才進入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學校。家庭教育是一個基礎(chǔ),它的成敗決定一個孩子在學校是否優(yōu)秀,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,影響著他三觀的形成,為人處事的態(tài)度和方法。為人父母,在關(guān)注面包和牛奶的時候,也要多關(guān)注自己的成長,因為只有生生不息的成長,才能不辜負孩子降臨于你我的托付。當你優(yōu)秀的時候,孩子和家庭都會受益。
[上一篇]: 小學低段:爭做水寶寶